关于育儿心理,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

    挽回爱情 亿邦小美 47次浏览

   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,家长要操心的事儿有很多,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的喂养问题。

    家长会因为孩子吃得多或者少而担忧,也经常被孩子这不吃那不吃搞得焦头烂额:

    我家孩子不喜欢放葱,有一次外婆不知道情况,放了点葱在菜里,结果孩子硬是那顿饭没吃 。

    我宝宝不喜欢吃肉,有一次我偷偷把肉切成碎末,结果他吃到一半,把吃的全吐出来了,后面再也不吃了。

    我把不喜欢吃的蔬菜切得很碎,哪知道他一看见有点绿色的,一下把碗扔到了地上。

    也许,在家长看来,不吃就不吃呗,把不想吃的菜挑出来不就行了,不至于这样“大动干戈”呀?

    01、孩子想表达什么?

    很多时候,我们只看到了行为本身——孩子只是不想吃他们不接受的食物,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原因。

    那么,问题来了,孩子这么做,究竟想表达什么呢?

    首先,每个孩子对食物的喜好是有个体差异的,那么,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,每个孩子的适应速度也是不一样的,有的孩子很容易就愿意尝试新的食物。

    但是有的孩子要费劲周折才会试那么一点点,这种差异取决于孩子的个性特征和气质类型。这是需要家长理解的现实状况。

    其次,要解决某个行为,需要关注背后的原因。比如,倒饭之前,孩子说了什么?做了什么?当时在场的家长说了什么?做了什么?

    有没有提前告诉孩子,今天有哪些食物?如果有不想吃的,可以怎么做?比如放在准备好的盘子里;有没有在孩子表达不想尝试的时候,以己度娃,一个劲地强迫孩子一定要试试。

    再者,孩子因为某种食物不吃饭,要倒掉食物,当时双方的情绪反应如何?家长是否很愤怒或者很焦虑?孩子的情绪如何?

    最后,孩子倒了饭或者干脆不吃之后,家长如何应对的呢?会继续哄孩子吃一点?还是以生气或焦虑的方式回应孩子的行为?

    02、大人应做些什么?

    分析了行为背后有可能的原因后,解决问题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有以下解锁行为的建议:

    第一步

    随着月龄增长,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,他很看重家长对自己的尊重——比如尊重自己选择食物的决定,尊重自己是否进食的意愿。

    那怕在家长看来,这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是孩子从各种日常小事上宣示自己的主权,表达自己的意愿。

    孩子对食物喜好有明显的个人特色,也许家长认为好吃的、有营养的,孩子并不一定接受,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,理解个体差异,是合理养育的第一步。

    第二步

    提前告知宝宝,今天有哪些食物?对于自我意识特别强的宝宝,提前告知是给他们心理准备,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尊重。

    如果得知有这些食物时,孩子已经有明显的不愿意,那么先用两个盘子装起来,一份是原本宝宝已经全部接受的食物,一份是加了新食物的。

    不要小看这个动作,即使他们没有尝试,但是他们肉眼看到了,视觉暴露也是有效引导宝宝接受新食物的方式呢!

    如果宝宝并没有不乐意,那么继续一鼓作气地鼓励宝宝尝试,告诉他们,“宝宝今天吃了新的食物,又多了一个食物好朋友”。

    在孩子明确表达不愿意尝试时,务必不要强迫,否则,他会把被强迫的不愉快转嫁到无辜的食物上——把碗扔到地上,让家长束手无策。

    第三步

    即使宝宝因为拒绝做了一些出格的举动,家长也不必过度解读,认为“这孩子太不懂事了,妈妈做饭很辛苦,一点也不懂得珍惜”。

    孩子的行为仅仅只是针对拒绝尝试新食物,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行为的后果——浪费食物是不对的,还辜负家长的良苦用心。

    家长要有一些心理准备,不要太玻璃心,一被孩子拒绝就放弃尝试,更不要因此而迁怒孩子,把担心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,和孩子发生冲突;可以平静地收起餐具,清理狼藉的现场,带孩子暂时离开进餐场所。

    等待下一次,选择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,提前告知孩子今天吃什么?如果愿意吃,妈妈是非常鼓励你尝试的;如果不愿意尝试,也没有关系。

    孩子行为的说明书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版本,只有从日常的实践中,不断地摸索和总结,才能找到解读他们的钥匙。


  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 , 转载请注明关于育儿心理,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
    喜欢 (0)